English

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

2008-02-01 14:49:00 来源:书摘 白岩松  我有话说

白岩松在日本街头采访日本当地居民。

中午又回到了大阪城里,在大阪观光局见到了三木女士和小凌。按照计划,接下来我们要采访的内容是垃圾处理。

下午

先到了位于大阪舞洲岛上的舞洲垃圾处理厂。它的外表像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丽庄园。

舞洲工场大楼的二层和三层都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可以自由地进入参观,因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走在这个工厂的走廊里,你会发现像进入了森林一样,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里面有很多专门为儿童设计、介绍环保知识的大屏幕,工厂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就有垃圾环保的内容,为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在设计上特别重视了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舞洲工场主要是对一些可燃垃圾和大型垃圾进行处理,这里每天可以燃烧处理900吨的普通垃圾、100多吨的大型垃圾,基本上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虽然看起来工作量很大,但因为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动化,所以每个班同时在这里工作的只有9个人。我们通过一个模型大致了解了垃圾处理的过程。

首先,汽车会把已经分完类的垃圾拉到厂子里,然后投入到垃圾坑里,有两个直径六米的大黄色爪子把垃圾抓起来,一次能抓十多吨,然后投进一个焚烧炉。焚烧炉里的温度可达900度,经过分解、除臭等等,最后把它变成颗粒状的物质排出。经过焚烧炉焚化之后的这种粉末性的物质,体积只是原来的1/5,而重量只是原来的1/15。在排出的过程中,它的气体经过一系列高科技的处理,最后在烟囱里排出的时候,已经没有公害了。同时通过下水道被排走的废水,经过各种高科技处理之后,也已没有公害。

而大型垃圾处理跟普通垃圾稍有不同,专门的切割设备会先将大型垃圾切碎成小块,之后,还会有专门的设备将垃圾中的铁和铝分离出来,并加工成颗粒状。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废品就又成了“宝贝”,可以直接出售。在这个垃圾工厂里,变废为宝还不只这一个方面。

进了舞洲垃圾处理厂,你有两个感觉很强烈,首先,它是一个小型的印钞机。它现在发电达到了21990千瓦,能供家庭用的吸尘器――一个大约500瓦,共44000多部同时使用。不仅提供自己用,而且还能卖,每年有六亿日元的收入,这是很可观的!

它又像一个儿童科技馆。它将所有处理垃圾的环节进行了透明化的密封,然后在外围建起了一个系统的科普观摩走廊,不仅美观清洁,而且各种关于环保的科普动漫琳琅满目,很受儿童和家长的欢迎。针对儿童心理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儿童自己会学会垃圾分类处理,还会督促自己的父母做好垃圾分类。

据了解,舞洲工场是自负盈亏的,虽然投资很大,但因其先进的理念和设计,却能保持略有赢利。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严格和细致。

  总之,这家垃圾处理中心,可以将所有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百分之百的无害化处理,最后变成各种各样的再生产品,或者干脆变成了无害的灰土回归大地。

在这之后我们的采访是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社区垃圾分类。在旅行当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个普通的场景,如在日本新干线的站台上,会看到分得很细的垃圾箱。有投入垃圾塑料瓶的,有投入新闻报纸杂志的等等。还有收集其他垃圾的。普通的日本人如何在生活当中去环保呢?这一次采访,又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我们去了一个地名非常有趣的地方,它在东京郊区千叶县,名叫“我孙子市”,是东京无数个卫星城中的一个。这个名字让中国人觉得好笑和难堪,但它并没有中文里的那种意思。历史上是来源于当地土著人的叫法,发音是“ai bi kao”,后来日本人将这个发音与汉字直接接轨,才变成了现在这种写法。

我孙子市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在日本,它的垃圾回收处理工作却很有名。2005年,我孙子市的废品再利用率达到了40%。在10万人以上的日本城市中,排名第一。我们的体验就从这个城市的一个普通居民家里开始。

因为收垃圾的时间是上午8点,所以我们赶早来到了千叶县我孙子市的一个居民家中,这个家庭的户主叫佐佐木。因为知道我们要来拍摄,佐佐木先生还特别给我们准备了一份资料。

从资料上我们了解到,我孙子市从1981年就开始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了。当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7类,而如今则细到了17类,比如说瓶类还分为无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等。佐佐木家的垃圾就根据这些分类被装到了不同的袋子里。佐佐木妻子指着一个箱子给我介绍说:这个箱子是放普通的生活垃圾用的,包括容器、塑料包装、盒子等。如果是瓶子,还要把瓶子和盖子分开。她又指着一个小袋说:这是放不燃垃圾用的,比如电灯泡、体温计、圆珠笔等等。佐佐木的妻子告诉我们,除了要将可燃和不可燃的东西分开以外,像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还得处理一下才能送走。比如说旧报纸要码放整齐并捆好,一些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而哪天回收哪类垃圾也得记清楚了。这些信息,当地有关部门会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提前通知大家。

那么平常生活垃圾是不是随时满了,就随时倒?佐佐木妻子说:不是每天都可以倒,是一周可以收集两次,我们这个地区是星期一和星期四。平时的生活垃圾比如说食品、剩饭、剩菜,这样的东西他们都埋在院子里面,让它发酵成为一种肥料。也可以把这些垃圾全部放在一个小塑料袋里面,把它系紧,然后再放到一个桶里。

生活垃圾一周回收两次,这已经算是比较频繁的了,而有些种类的垃圾,回收的周期就要更长些。像塑料的包装容器,一周收集一次。像瓶子、罐子这种东西是一个月收集两次。

上午8点钟,到了该送垃圾的时间了,佐佐木的妻子把这些分装好的垃圾都放到了自行车上,准备送到小区指定的垃圾点去。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将垃圾放在各自小区指定的回收点里,再由相关部门统一来回收。我们注意到,因为消耗的数量有限,佐佐木的妻子是将一些瓶瓶罐罐放在一个袋子里拿来的,但是到了这以后,她又细心地将不同的瓶子放在了不同的回收袋里。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佐佐木的女主人完成了一个垃圾分类,在这样一个小型的垃圾集中站里头,据资料显示,一共有17种垃圾,根据不同的类型,因此每一个家庭可只带6种或者8种到这里来详细地分类。

我们在这个垃圾回收点附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每个人似乎都在遵守着同样一个规则。虽然只是个垃圾站,但这里却并不显得有多凌乱,更不会臭气熏天。

在这个垃圾回收点我们还看到,垃圾袋的上面都蒙上了一个网罩,以尽量保持这里的清洁,而收、放网罩等工作就是由当地的家庭来轮流负责的。比如说像佐佐木家,每年差不多能轮上三次。佐佐木说:一般我们是从前一天晚上就把这些东西准备好,因为有一些人很早就把垃圾拿过来,所以8点半钟左右把这些袋子、网子都摆好,等到当天垃圾收集车收集完以后,再把这些东西收回去。

8点半之前,居民们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9点到10点之间,我们见到了十辆运送不同垃圾的垃圾车。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有一位赶来送垃圾的女士,在这里转了一圈后,又将带来的垃圾拿走了。这位居民告诉我们:因为这个罐子已经结束收集,车都已经拉走了,这一次没赶上,这些垃圾可能要在家里存放一到两个星期。

垃圾分类这种做法并不是这个城市所特有的,有些城市垃圾分类甚至已达到了几十种。这种看似烦琐的做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佐佐木说:自从开始这样分别收集垃圾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注意少生产垃圾,同时还会尽量节省,环保意识也增加了。因为垃圾处理得好,城市里边比较干净,人们的清洁意识也提高了,所以经常有人义务地在清扫。

有许多在日本的外国人感觉在日本生活最不适应的一个地方就是细致的垃圾分类。刚去日本时,小区都会给他们发一本小册子,里面会详细地介绍如何将不同的垃圾分门别类。尽管如此,许多人在第一次扔垃圾的时候还是会弄错,可见垃圾分类的明细和条目之繁多。在日本环保的意识可谓是深入人心。

来日本之前,只听说过日本的垃圾分类做得好,脑子里能够想到的就是社区里有很多的分类垃圾箱,大家自觉地把垃圾按要求倒入不同的垃圾箱而已。真没想到,日本的垃圾分类首先是从家庭内部开始的,垃圾送出门前有这么多道程序!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本人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把垃圾再生利用做到了世界第一。正是靠这种来自民间的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才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国家。

对于一个号称“不产生废料垃圾的国家”来说,日本的公共环保又做得如何?说到垃圾回收,不能不提到白色污染,就是装食品的白色饭盒,我们来到日本东京一个比较大的超市,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细节:在超市里买走用白色塑料饭盒装着的东西后,使用完毕还要把饭盒交回来。超市里有各种包装回收的措施,像装着牛奶的纸盒。有很多消费者喝完牛奶之后,在下一次来买东西的时候,又把盒带回来了。我们看到很多回收的白色饭盒已经被洗得相当干净,据当地人介绍,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在我们拍摄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位来送回收饭盒的日本妇女。她说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孩子们留下很漂亮、很干净的自然环境,自己做不了很大的事,就从这样的小事做起。

这个超市在整个一月份回收了牛奶纸袋36公斤,塑料瓶子25公斤,白色饭盒15公斤,要知道白色饭盒非常轻,整个一月份回收了5538个,2月份是5885个。

在日本许多大型超市都为居民设有这样的回收箱。据说这个想法最早并不是由生产饭盒的企业提出来的,而是由日本的消费者提出来的。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认为这些包装材料应该回收,作为资源再利用。他们推动国家或地方政府,促使商家设置了这样的回收箱。

回收饭盒都要洗干净,如果比较脏,只能作为垃圾烧掉。对这些要求,消费者给予了理解和支持,都很配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企业是否愿意回收饭盒呢?我们跟随回收车来到了位于东京附近的茨城县,这里有一家目前规模比较大的饭盒加工工厂。

工厂负责人说:日本原来没有这种一次性饭盒,都用瓶子、罐子。塑料饭盒是现代社会生产出来的。因为它很轻,很占地方,会造成很多污染,很多消费者抵制使用这种材料。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大概消费量要降低10%,这样就会有几家工厂破产。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必须去做这件事。企业间的竞争令更多的企业投身参与饭盒回收工作,最后形成消费者、企业、环境间的良性循环。工厂负责人告诉我们,其实生产一个回收饭盒的成本要比生产一个新饭盒的成本还要高。日本政府并没有对饭盒回收有硬性地规定和要求,全是企业在自主地做这件事情。

现在日本一共有40个生产饭盒的工厂,其中8家工厂既生产又回收饭盒。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个工作的意义。工厂里还设立了教室让日本居民来参观和感受饭盒再生产过程。目前,大概5个饭盒里就有一个是环保饭盒。

进了这个超市,塑料瓶经过新的工业化流程后,变成超市里工作人员系的围裙;饭盒经过重新加工和新材料合成制成了新饭盒;装牛奶的盒子最后变成了纸,价钱比不是再生利用的好像稍微便宜一点,而且打上了超市的名字,变成了这个超市的特色商品。

在日本循环再利用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仅生活用品要回收再利用,令人头疼的电子垃圾也不例外。2001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了《家用电器回收法》。这部法律不仅规定企业对生产的产品承担回收义务,而且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的价格里也包含这种产品的再循环费用。

坐落在日本兵库县的一个大型的电器回收利用技术中心,每月处理废旧家电10万台,主要是粉碎、分离和回收可再利用的原材料资源。废旧家电里的很多原材料都是在这里被循环再利用的。当初这家家电处理中心的赢利并不被看好,但在今天国际市场家电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时候,回收回来的铜铝锌的卖价都比预想的要高,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工厂为了让市民更好地理解废旧家电再循环利用的工作,特意开放了厂区。每年这里都要接待日本各地几万人次的普通民众来参观。

在日本,家电循环利用中心和循环工厂已经达到了四十多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吃家电”的工厂。松下电器的环境部部长大鹤先生给我们介绍:现在松下电器从一般的家庭中回收已经过了使用年限的电视机,然后经过一些处理做成别的商品再推向市场。废品回收再利用能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就环保的话,就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了。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纷纷研发绿色节能产品。企业的发展必须与环保同行,这是时代对国家和企业提出的要求。

(摘自《岩松看日本》,华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定价:2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